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历史上真实的孙膑和庞涓(历史庞涓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历史上真实的孙膑和庞涓(历史庞涓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  第1张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言归正传,那么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受到同门学艺的庞涓如此残忍的迫害?后来孙膑又是怎样逃出生天?之后又对庞涓进行了怎样的狠厉复仇?

带着这些疑问,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走进这段2300多年前的历史尘烟,了解那些历史书上没有的历史知识!

师出同门,共同学业于天下第一军校”!

公元前300多年,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被誉为千古奇人的人物 王诩, 隐居于云梦山鬼谷(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广收门徒,传道授学,自称鬼谷先生,人称 鬼谷子

鬼谷子 通晓纵横捭阖之术,身怀旷世绝学,精通百家学问,具有通天智慧 。当时师从他学艺的弟子共有500人,这些弟子在学艺前大多是无名小卒,但出师后个个出将入相,搅动天下风云,名流千古。

比如 孙膑、庞涓 、苏秦、张仪、商鞅、毛遂...等等这些左右列国存亡, 一笑天下兴,一怒诸侯惧 的风云人物们,无一不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

后世新中国的军事家们为表示对鬼谷子的尊崇,把鬼谷子授课的鬼谷”称之为天下第一军校”。

《历史名人辞典》:鬼谷先生,苏秦、张仪尝从之学纵横术,孙膑、庞涓学兵法,弟子五百。在世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智圣”鬼谷子

而当时 孙膑和庞涓 就是一同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孙膑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再加上其本是顶级兵法家孙武之后,有相当深厚的家学渊源,于是学识长进极快。

而庞涓却是个骄傲自负、气量狭小之人,虽然聪慧但从不刻苦,学习总是浅尝辄止,刚刚入门便自认学到了师父的全部本事,想要下山寻富贵。

于是鬼谷子对庞涓越来越失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孙膑身上。庞涓表面上服气孙膑,但内心里 暗暗由嫉生恨,对孙膑常怀陷害之心

后来庞涓觉得自己学业有成,便向鬼谷子辞行下山前往魏国去投奔了 魏惠王。

庞涓与孙膑 剧照

庞涓因嫉生恨,残忍迫害孙膑。

庞涓投奔魏惠王后,很快就靠着学得鬼谷子的一些兵法皮毛得到了魏惠王的器重,被封为将军。

在战国250多年的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庞涓正好赶上了魏国最好的时代。当时除了魏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叫做 齐国 魏国和齐国 就是当时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双方为了争霸天下展开着各种明争暗斗、合纵连横。

当时庞涓下山投奔魏惠王, 而孙膑就是去往齐国 。庞涓深知孙膑的才干远胜于自己,担心孙膑被齐国重用后对自己不利、对魏国不利。

于是庞涓处心积虑要除掉孙膑这个眼中钉。经过周密策划,他假借魏惠王之名邀请孙膑到魏国做客。孙膑不疑有诈,如约前往。

结果到了魏国,庞涓却说孙膑来迟了,怠慢了魏惠王。然后私自将孙膑处以 膑刑”, 就是 将孙膑的膝盖骨全部剔掉 ,让其无法行动,从而 使孙膑永远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膑刑”这种酷刑传自夏商时期,是夏商五刑之一。而孙膑原本的名字原本并不是 膑”, 在受了 膑刑 之后才改名为膑”,以示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奇耻大辱!至于孙膑的原名史书上并无记载。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孙膑装疯卖傻,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终于觅得机会逃出生天。

孙兵被削去双足后,自己再也无法行动,已成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于是庞涓便放下心来,认为孙膑纵使有百般本事,也再难和自己较量了。

然后庞涓将孙膑囚禁起来,每天派人拷问孙膑的兵法。有人说因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所以孙膑必然有孙武流传下来的 《孙子兵法》 ,庞涓之所以不直接杀掉孙膑,就是想逼问出《孙子兵法》的下落。这个虽是后人臆测,但真实情况可能也相差无几吧。

为了保全性命,孙膑想了一个 装疯” 的办法,他做出一副意志消沉,生无可恋的样子,然后一会哭一会笑,越来越闹腾,表现出精神失常的迹象。

为了试探孙膑是不是真疯,庞涓便将他关到猪圈里去。披头散发的孙膑在猪圈里疯狂大笑,四处打滚把浑身弄满猪粪,甚至还把猪粪塞进嘴里大嚼。

孙膑装疯 剧照

于是庞涓相信孙膑真的是疯了,把孙膑放了出来,对他的监视也宽松了起来。孙膑每天依然装疯卖傻着,然后一边暗中做好各种准备,耐心等待逃出魏国的时机。

终于,逃跑的机会来了。当时齐国有一位使臣来到魏国,孙膑一见机会难得,便让一个早已买通的看守人员联系齐国使者,并安排了一次与齐国使者的密谈。

一番谈话之下,齐国使者被孙膑的大才所折服,认为孙膑是一个万金难求的军事天才,于是在回国时将孙膑藏于自己的马车中,直接带往了齐国。

孙膑就此得以逃出生天, 接下来等待庞涓的必然就是狠厉无情的复仇。

孙膑的复仇之路!

1、孙膑复仇之路的第一步——田忌赛马。

孙膑来到齐国后,便被带到齐国名将 田忌 的府上,田忌敬重孙膑的才华,将他待为上宾!

当时孙膑的才干并没有显山露水,所以只是做了田忌的客卿,这样的身份其实非常尊贵。但是庞涓早已是魏国魏惠王重用的大将,以孙膑现在的身份很难实现复仇的目标。

不久后正逢 田忌与齐威王对赌赛马 ,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田忌靠着孙膑的建议,将手中筹码合理组合,然后扭转败局,最终赢得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

这样的思路让齐威王感到十分惊叹,然后一问之下田忌便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与孙膑畅谈一番兵法,然后叹为观止,马上 拜孙膑为军师

就此,通过一场流传千古的田忌赛马”,孙膑成功走上权力上层,回到了自己本来应该走的人生轨道,也踏出了向庞涓复仇的第一步。

2、孙膑复仇之路的第二步——围魏救赵,活捉庞涓。

上文我们说过,但是魏国和齐国是当时最强的两个诸侯国。特别是魏国在庞涓率领下打了几次胜仗后,气焰更是嚣张,基本想打谁就打谁。

公元前354年 ,魏国说赵国欺负了自己的小兄弟卫国,于是派庞涓带兵讨伐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 邯郸 。赵国面临着灭国之危,于是紧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接到赵国的求救后经过了一番讨论,然后齐威王决定派孙膑为大将率兵去救援,但是被孙膑拒绝了,孙膑说自己是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 只能当军师

然后齐威王只得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让二人率军去救援赵国。二人出发后,田忌认为既然魏军在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要救赵国那就应该直接把军队拉去邯郸和魏军作战呀,没毛病!

可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孙膑的拒绝,孙膑认为魏军精锐都在围攻邯郸,此时魏国都城大梁(位于今河南开封)必定空虚,应该率军去攻打大梁,庞涓必然从邯郸撤军回来应战,赵国之围自解。

于是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假装派一路大军向魏国都城大梁进逼,做出进攻姿态。然后另一路大军在庞涓回程的路上设伏。

在魏都即将面临进攻之下,庞涓果然撤军回防,然后在半路上被孙膑率领的军队埋伏,魏军大败, 庞涓自己也被生擒活捉!

庞涓被活捉后,孙膑顾念同门之谊,也顾忌当时魏齐两国的形势,并没有对庞涓痛下杀手。 公元前351年, 庞涓被关押两年多后,魏惠王通过外交方式将庞涓接回国,并再度让他为将。

虽然保全了性命,但对于心高气傲的庞涓来说, 被孙膑活捉无疑是比死还难受的羞辱。

庞涓 剧照

3、孙膑向庞涓复仇的最后一步——马陵之战,对庞涓杀人诛心,让庞涓死不瞑目!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上一次攻赵不成的损失,于是又发兵去攻打另一个诸侯国韩国。韩国也向齐国紧急求救。

于是齐威王再任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去救援韩国。然后孙膑再一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军袭击魏国首都大梁。

庞涓得知消息后,无奈只得撤军回援,韩国只围不攻自破。但见到救韩目的已达到,孙膑就转向旁边进军。屡次被齐国破坏自己的好事,魏惠王恼羞成怒,于是命庞涓大军转而追击孙膑率领的齐军。

孙膑深知庞涓骄傲自负、易轻视齐军、好自作聪明的性格,早就想好办法诱敌深入,准备将庞涓大军逐步诱进埋伏圈一举歼灭。

然后孙膑令齐军在做饭时 ,第一天用灶10万个,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减为3万个。

庞涓一路追击下来发现这个情况后,高兴得哈哈大笑,说齐军胆小,因为害怕魏军追击,士兵每天都在大量逃跑,从他们做饭的灶每天都在减少就看出来了。

孙膑减灶

庞涓大喜之下,命令部队丢掉辎重全速前进。然后自己抛下步兵,只率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前去追击孙膑。

孙膑得知果然中计,当齐军走到狭窄的马陵道时,他发现这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然后估算着庞涓大概在刚入夜时能到达这里,于是便安排下1万名弓弩手在此埋伏。

然后孙膑命人刮去路旁大树的树皮只留下树的白芯,随后让人在树上刻上一排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然后孙膑交待弓弩手们,只要见到火光就是发箭的讯号。

果然在入夜时分,庞涓率领精锐骑兵到达此处,看见两旁大树上写有字迹,于是命人点火查看。熟料刚一点火看清字迹,马上便是万箭飞来。当下魏军就大乱,随即孙膑命大军杀出,将魏军杀了个丢盔弃甲。

而庞涓也在看清那排字迹之后,死于乱箭之下。

短短几个字,实际上却蕴含了孙膑的运筹帷幄、智计万千;反之也衬托了庞涓自诩智慧过人,却在孙膑的计谋下连连中套的愚蠢。

这短短几字才可谓是对一生自负的庞涓 杀人诛心 ,让其 死不瞑目

庞涓太仁意了。如果庞涓当初痛下决心,除掉孙膑,以绝后患,就不会有后来的马陵之耻”和马陵之死”。

庞涓与孙膑是智圣鬼谷子门下兵法高徒,才貌双全,不分伯仲。二人发小情深,亲如手足。

民间野史传孙膑奇才,庞涓因妒生恨,设计孙膑并使其剔骨鲸面”,令其忍受膑跪之苦。所以把过错全算到庞涓头上,并认为庞涓凶残智拙。笔者异意,简单阐述原由。

鬼谷子

孙膑是齐国人,庞涓是魏国人。庞涓聪慧过人,早早学成归魏,报效祖国。孙膑大器晚成,后于庞涓离师。相传孙膑心地善良,为人忠厚。设想,象孙膑这钟一等一品格的人才,会背弃自已的祖国,不远千里,跑到敌国魏国效力,恐怕魏王即便是傻子,也应怀疑他的诚心”。

所以,为了迷感魏王,孙膑利用了与庞涓的发小之谊打入魏国政府,显然是做沃底和侦探来了。不仅是庞涓,连魏王甚至整个魏国上下,无不对孙膑报有戒心,理所当然。

敌奸入朝,岂能安心,所以之后孙膑受到的非人折磨应该是魏王之意,而庞涓念及同窗发小之谊,还是尽力保全了孙膑一命。

至于马陵之战,庞涓被害,也未必是孙膑为报一己私仇。乃是因为庞涓是当时战国七雄诸英雄中的佼佼者,更是强大齐国的军事柱石,牛首。除掉庞涓,尤如战胜齐国数十万精兵。所以,庞涓之死,绝非英雄的无能和残暴,更是因为庞大将军的英勇无敌令各路诸侯胆寒,必欲除之而后快。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都是世外高人鬼谷子的高徒。两人一起跟着老师学兵法,期望在这大争之世建功立业。
当时战场上群雄纷争,治国思想百家争鸣,各国仕子都想遇到英主强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当时各国暗流涌动,这种机缘可遇不可求。

庞涓和孙膑都在审视各国的情势,庞涓先孙膑一步投奔当时的强国魏国,成为魏王的座上宾,拜左将军。孙膑觉得本领还不够扎实,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后来孙膑在墨子的推荐下也来到了魏国,和庞涓同朝为官。二人同时为魏国效力,又可以交流兵法和兄弟情。有鬼谷子两大高徒同时在魏国,大家都认为大魏国称雄称霸指日可待了。
孙膑的兵法本来比庞涓学得更深刻,加上又多学了几年,所以在魏王组织的兵法切磋上,庞涓比不上孙膑。虽然孙膑处处谦让并抬举庞涓,但庞涓仍然对孙膑心生忌惮,想着除掉孙膑,自己才可以成为魏国的第一将军。
庞涓利用孙膑思念家乡齐国的亲人这个弱点,用孙膑的家书做文章,在魏王面前污蔑孙膑叛国。魏王大怒,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脸上刺字,然后把孙膑交给庞涓处置,庞涓假意照顾孙膑,诱逼他写出《孙子兵法》全文。
善良的孙膑拖着残缺的身体为庞涓写《孙子兵法》,只为兄弟的兵法再进一步,全然不知自己被这个兄弟算计惨了。
后来孙膑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庞涓设计的诡计,等他写完《孙子兵法》,庞涓就会让他绝食而死。
此时的孙膑万念俱灰,他烧掉了写了一半的《孙子兵法》,开始装疯卖傻。为了瞒过庞涓,他甚至在猪圈里和猪同食同眠,面对庞涓的试探,他把猪粪都往嘴里塞。
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于是放松了警惕。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孙膑在齐国发挥出了绝世兵法奇才的才能,为齐国打了很多胜仗,包括著名的马陵之战,庞涓被迫自杀。
庞涓死后,由于得罪的人太多,坟墓被人毁坏,曝尸荒野。孙膑为庞涓另立碑文,一直保存至今,那时候的孙膑,对庞涓除了恨,也许也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

历史上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吗?史书上记载有吗?

回答:
历史上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
《史记》中有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作为同门师兄弟。在鬼谷子门下学习时,孙膑为兄庞涓作弟,两人情谊深厚。但两人出师之后的结局我们这些后人都知道了--齐魏交战中,庞涓在孙膑的步步设计下终自刎于马陵道,临死前仍不忘骂一句:“遂成竖子之名!”从前的称兄道弟到最后的剑拔弩张是什么促成这种局面?
庞涓深山学习不认真受不住魏国的诱惑,便辞了师父和师兄去魏国实现他的宏图伟志了。这个鬼谷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那可是相当的厉害,就算庞涓未能学得功德圆满,但也能在魏国大展身手拿下了军师之位。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庞涓出山后可谓名利双收,但蜗居于深山里的孙膑却也由于他的诚挚正派学习到了鬼谷子秘藏的《孙子兵法》,而此时的孙膑和庞涓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阴差阳错中孙膑也来到魏国效力,两位师兄弟又共事了一位君主。相逢时的美好总是短暂的,庞涓逐渐也认识到孙膑现在是自己难以望其项背。看着孙膑被魏王一点点看重起来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嫉妒逐渐战胜理智,庞涓终于向自己的师兄伸出了黑手。在他的一手操纵下,孙膑最终失去了魏王的信任还搭上来自己的双膝。瞧瞧庞涓做的这些事,诬陷欺骗迫害,对自己同门师兄还真是一点都不心软,把小人之事做了个遍,这也难怪孙膑在后来的马陵之战对他步步紧逼。

中国古代历史上庞涓和孙膑是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历史上庞涓与孙膑为同窗(也就是同学关系),二人一起拜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但是庞涓嫉恨孙膑才能,使计陷害,最后孙膑借用起齐国对付庞涓,庞涓落败。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孙膑和庞涓(历史庞涓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历史上真实的孙膑和庞涓(历史庞涓孙膑的故事是真的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