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肖钢、尚福林、诺奖得主等大咖齐聚,共论财富管理行业蝶变:从产品互联网转向服务互联网化背后,数据隐忧何解?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肖钢、尚福林、诺奖得主等大咖齐聚,共论财富管理行业蝶变:从产品互联网转向服务互联网化背后,数据隐忧何解?  第1张

财联社9月8日讯(记者 沈述红)“互联网化、智能化、开放化是数字技术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生态变化呈现的3大特征。从产品的互联网化转向服务的互联网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9月8日举办的外滩大会财富管理行业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指出。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同样认为,行业科技驱动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传统的服务业态正在经历变革。罗伯特·席勒则谈及中国将先进的金融技术与行为金融学、心理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

而在采用先进金融技术背后,投机泡沫的风险也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表示,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让一些人有更多的风险管理视角,不只是凭运气去投资。

此外,财富管理行业积极布局大模型等AI新技术的同时,个人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建立具体举措施,坚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底线。例如,目前欧美的监管和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在联合讨论“负责任AI”(RAI),即通过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发、评估和部署AI系统,使人工智能系统更加透明、可靠和可以解释。

财富管理正从产品互联网化转向服务互联网化

“财富管理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渠道。”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组成的大资管行业格局已经形成,科技驱动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机构在投顾服务、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领域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传统的服务业态正在经历变革。

“互联网化、智能化、开放化是数字技术推动财富管理行业生态变化呈现的3大特征。从产品的互联网化,转向服务的互联网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

在他看来,行业机构初期是把专业产品进行线上销售,随着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产品同质化问题需要服务差异化来弥补,越来越多机构和平台围绕用户投资全生命周期,探索相应的服务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斯特灵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也表达了对中国财富管理实践的关注。他认为,中国和美国处于相似的阶段,都在采用先进的金融技术,结合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研究,关注投资者心理,(引导理性投资)。“必须考虑投机泡沫的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让一些人有更多的风险管理视角,不只是凭运气去投资。”

谈及人工智能,席勒提醒应理性看待AI领域的投资风险,“人工智能是一股强大的新力量,我们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其最终影响,股市不应对此反应过度。”

AI等新技术助推金融服务由广度走向深度

随着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财富管理平台、资管机构有哪些最新思考与探索,又将带来哪些财富管理服务新体验?

“面临产品同质化、传统运营效果下降、风险管理难度加大等挑战,银行业财富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指出,工商银行日益完善数智化财富管理体系,如锻造全品类组合配置能力、全域运营管理能力、全面智能管控能力等。

他表示,公司未来要持续深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AI大模型、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应用。

银行之外,基金公司等资管机构也积极应用新技术升级投研、投顾等服务。

近些年以公募为代表的大众理财需求快速增长,投研体系需要向工业化和数智化进化,力争解决效率和质量问题。根据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的观察,随着人机结合深入,定量和定性投资将逐渐合流,极大升级协作方式、提升效率。大模型还可以沉淀历代优质思想,有望成为基金公司的“机器超级CIO”。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CEO王琼慧也分享了外资机构的经验,她认为,AI等数字科技正推动全新的产业模式变革,帮助资管机构提升运营效率、提高投资收益、改变与客户的交互模式等。摩根资产管理也在实践中尝试通过人工智能识别可持续的主题,长期监测主题趋势,构建稳健的策略和组合,让投资变得更容易。

“得益于AI等新技术,金融服务从广度走向深度,财富管理行业逐渐形成‘用户为中心’的新生态,为用户创造出透明可靠、智能专业、既普且惠、温暖陪伴的四大新体验。”在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总裁、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看来,大模型结合金融场景后,平台能帮助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全流程包裹式的服务与陪伴,引导更健康的理财行为,提升收益体感。

数据隐忧何解

财富管理行业的智能科技应用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大模型技术对财富管理服务的改变可能是全业务链的。”恒生电子董事长刘曙峰直言,该技术在“投”、“顾”两端以及风控、运营、量化交易等领域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机构内部运营角度来说,大模型刷新了软件研发的新范式。

“长远来看,80%的代码可能将会是人工智能生成的,20%架构级的核心代码才会由人工提供。”刘曙峰称。

“大模型是一个生成式、语言类的模型,它和我们精准的客户服务需要有一个全面地结合。”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林磊明认为,大模型在投研、客户服务等领域发挥了一些潜质。近几年,建行也积极利用AI技术辅助投研、投顾、客户陪伴和服务等工作。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卓看好AI大模型对于理财师、理财经理的赋能。“财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机构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在一段时间内AI还无法完全替代人工,这时候很可能是理财经理应用人工智能的工具更好地服务用户。AI大模型也可以帮助客户经理更好地了解用户,根据理财需求和风险偏好,给用户提供更合适的产品。”

行业积极布局大模型等AI新技术的同时,个人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刘曙峰认为,需要在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建立具体举措。在制度层面,要健全个人隐私的保护法律、算法的治理规则,同时积极考虑将符合条件的个人数据进行资产化确认的可行性,像保护个人实物资产一样对个人数据资产进行法律保护。

“目前欧美的监管和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在联合讨论‘负责任AI’(RAI),即通过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发、评估和部署AI系统,使人工智能系统更加透明、可靠和可以解释。”富达国际大连总经理王世俊补充道,金融科技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需要始终坚守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底线。

他认为,RAI并不仅仅只是规避风险,某种程度来说,RAI会赋能公司业务,支持公司长远发展。

来源:财联社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肖钢、尚福林、诺奖得主等大咖齐聚,共论财富管理行业蝶变:从产品互联网转向服务互联网化背后,数据隐忧何解?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肖钢、尚福林、诺奖得主等大咖齐聚,共论财富管理行业蝶变:从产品互联网转向服务互联网化背后,数据隐忧何解?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